青云科技副总裁沈鸥:AI Infra 3.0 让 AI 转型从“难题”变“红利”
AI 的革命性突破已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化产业应用,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。但对于大量传统企业而言,转型之路布满荆棘:想拥抱 AI 却受限于技术门槛及历史包袱,贸然落地又怕踩坑试错、成本过高。带着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与破局决心,青云科技正式推出 AI Inf
AI 的革命性突破已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化产业应用,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。但对于大量传统企业而言,转型之路布满荆棘:想拥抱 AI 却受限于技术门槛及历史包袱,贸然落地又怕踩坑试错、成本过高。带着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与破局决心,青云科技正式推出 AI Inf
在今年的 RTE 2025 实时互联网大会开场演讲中,声网创始人兼 CEO 赵斌宣布,声网年度服务分钟数首次突破1万亿分钟,标志着 RTE 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当前,AI 技术正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,这些企业却普遍面临困境:一方面,企业深知 AI 的价值,渴望获得 AI 带来的效率提升与业务创新;另一方面,企业自身沉淀数十年的 IT 系统极为复杂,既要尊重历史资产,又要满足新的业务需求。
近期 IDC 发布了一份《AI 原生云 / 新型云厂商重构 Agentic 基础设施》报告,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:87% 的亚太企业在 2024 年至少部署了 10 个 GenAI 场景,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近 94%。此外,IDC 调查发现,
本次策划活动由金猿组委会、数据猿、上海大数据联盟联合发起;识别文末二维码,或点击文末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链接,均可填写参与意向报名表,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,进一步沟通获取详细申报参与资料及合作方案。
星环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AI基础设施软件提供商,已由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商进一步延伸至AI基础设施企业。实现从传统数据基础设施(Data Infra)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(AI Infra)的全面升级,构建了新一代AI Infra平台。
但鲜少有人意识到,大模型从千亿参数训练到实时场景推理,每一步都需要EB级海量数据的持续供给,而这些数据的安全留存、高效调取,全依赖存储系统的稳定运行,若缺乏高质量、高可靠的存储支撑,再强大的算力也会因“数据断供”陷入“无米之炊”的困境。
这期播客强烈推荐给所有做AI Infra的小伙伴!它深入剖析了AI Infra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挑战,听完感觉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。